可恶!没想到被古装剧骗了这么久!
一直以为古人的包就是古装剧里的包袱,一块简单结实的布,将行李打包后系上就背在身上。
想要稍微体现下身份的尊贵,包袱的面料和花样可以更加有质感一些,但形式没变。
东西特别多,怎么办?
那就...背个大包袱
直到羊刷到博物馆里古人的包,虽说材质和工艺可选择性比较少,但审美都一直都是超前的。
甚至还能够从中找到好多现在顶奢包包的同款。
汉晋出土的手提皮包和某品牌的马鞍包
初唐时期的棉布包撞款前几年大火的邮差包
来吧,今天咱们就唠唠古人的包的衍变史和前卫的审美
古人的包不只是包袱
从实用、配饰到地位象征
包在古代的称谓很多,佩囊、鱼袋、包裹、包袱、昭文袋、绶囊、兜、荷包、香囊等...
名称不同是因为时代和盛放的物品不同所区分。
在秦朝时,就有古人有携带包出行的记载,这也是最早期的包,当时被称为佩囊,“佩囊之俗”由此而来。
佩囊的用处就是将随身携带的东西放置其中,比如钥匙、手帕、印章、圆钱。
装好后直接将佩囊戴在腰间,非常方便。
佩囊是古代出现最早和使用、流行时间最长的包。
隋代官员
据《诗经》中记载:“廼裹餱粮,于橐于囊”,意为因为要带着干粮去远游,大包小包都被装得鼓鼓囊囊。
小包指佩囊,而大一点的则是采用动物的皮制作,外出时可以手提,也可以背着或者肩挑。
成语中的探囊取物的囊指的就是这个袋子。
并且,包包在早期并不是出现在爱美的女性身上,而是男性的佩戴物。
包包在当时不仅有着实质性的作用,也是身份的象征。
比如绶囊,这是一种专门盛放印信等重要物品的包,这种绶囊只有官员才有资格使用,上面的图案通常是兽头和爪子等元素构成。
兽头大多用虎头比较多,所以这类绶囊又被称为虎头鞶(pán)囊。
到了唐代,包的样式衍变成了鱼袋,这种包的形状大小就是专为存放“古代身份证”而存在的。
唐朝官员的古代身份证是鲤鱼形状,又名鱼符。
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佩戴鱼符,这也是和其他官员相识认人的凭信。
我们在古装剧看到出现最多的包,应该就是荷包了。
它是代替口袋的存在,装一些零星散碎的物件,根据衣服的搭配也衍变出了不同形状的荷包。
除了长方形、圆形这种常规款,还有花瓶形、元宝状、葫芦形等...
还有香囊,可用作放置能够散发香气的香料,也可做配饰。
我们经常会在古装剧中看到女子为了传达爱意,赠予对方亲手绣的香囊。
用双鱼、两只蝴蝶和鸳鸯的图案,来表达对相爱的美好向往。
像《遐方怨》词里所写:“红绶带,锦香囊,为表花前意,殷勤赠玉郎。”
包包从实用到地位象征,再到成为表达情愫的载体,不同的样式有着不同的功能。
古人虽然会实用至上,但是并不是只管好用,不顾其外表。
古代的人只是生产力低,无论哪个朝代,都有创新者,他们的审美可是一直在线的。
就像羊开篇说的,现在所有款式的包,几乎都能在古代找到类似的原型。
古人只是生产力低
他们的审美领先上千年
虽说在古代包包的主力军是男性,但是精美灵巧的样式多出自女性的包包。
看到博物馆里的包直接惊呆住,原来早在千百年前的包包居然能够做到如此时尚精美。
真就是时尚是一个轮回,甚至有网友提出疑问,怎么爱马仕都能在莫高窟找到原型?
在敦煌第17窟《近事女图》的局部图中,在侍女左手拿着擦拭清洁的方巾,右手拿着木仗,将包包挂在树上,重点就在这个随手一挂的包包上。
这个包包和某大牌的托特包这样放在一起,就好像是手稿和实物的对比图一样
这幅《近事女图》的右边则是一个拿着团扇的比丘尼,树上挂着净水瓶。
再一细看,这包裹着净水瓶的,不正是前几年风靡全球的网兜包嘛...
而这幅壁画大约开凿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,约在公元851年到862年之间。
也就是距今至少有1100年了,尊牛啊
在壁画中还有专属包包的主题板块,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包包。
有装水的,装物品的大包,斜挎包等...
由此可见,在这个时期,包包已经不再是权贵的专属,俨然已经成为很普及的生活用品了。
图源:@孙毅博
不扒不知道,一扒吓一跳,居然有这么多包包的原型在古代出现过。
在北魏时期的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中,一个随性商队的女子身上出现的一个小包。
这不就是口红包咩
右图来源网络
初唐时期的陶俑身上的挎包,好像花少里辛芷蕾的爱宠,她和热巴都在节目中背过这款。
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锦袋挎包。
棉布质地,花样更为繁琐,中间用花纹横亘隔开对称,包边则是用布条来增加包包的设计感。
很像是现代波西米亚风+流苏包的结合版
这看似琐碎的布条,不就是流苏的前身吗?
甚至还能在《二仙图轴》中发现双肩包的存在
在明清时期就出现过的书包,不仅要能够放置足够多的书本,还要选用材质更加结实的布料。
当包包的样式趋于固定时,古人们又开始在纹路和材质上追求突破。
若不是因为下图中的包包稍显破旧,谁能看得出这是明代时期的包包啊...
这个日月纹绣缎背袋出土于无锡钱樟夫妇的合葬墓。
明代的银箱盒,和现代的方形链条包不能说完全一样吧,说是同胞姐妹绝不为过。
看这工艺足以见得其用工之巧妙,设计之用心。
最让人挪不开眼的还属明代錾花缠枝莲龙纹带链金盒
夸它一句巧夺天工不过分吧。
金盒呈正方形,用金片锤炼呈浮雕状,采用双面图案的形式,直接将金盒的外部丰富度拉满。
正面是一条游于朵朵莲花中的龙,灵动十足,莲花在古代又是高雅圣洁的象征,四角镶嵌的红蓝宝石,增添金盒的点缀感。
再看反面,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纹饰,七字梵文。
直到现在这个金盒仍然能抽出自如,链子成套可直接斜挎。
足以见得当时这顶尖的工艺简直是惊为天人之作。
从这些包包来看,似乎现代所有的包型都有迹可循,从用处的进阶,到追求工艺和精美。
最打动我们的其实不只是古人的审美,更为触动的是他们当时对于生活理念的更迭思想,以及逐渐步入现代化的突破。
纵观历史,他们每一次对于细节的改变,也能算得上是人类审美攀登的一大步。
即便距今千年,亘古不变的是对美的向往和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