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魅图之家  >  电影资讯  >  以当代巧思连接先民初心,《山海经奇》破译远古神话密码

以当代巧思连接先民初心,《山海经奇》破译远古神话密码

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,《山海经》位列中华四大奇书之一。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志怪小说的鼻祖,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博物志,还是现存唯一“保存中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”。司马迁称它为“荒诞不经的奇书”。

之所以被称为“奇书”,是因为书中包罗万象、无奇不有。近期央视纪录片频道热播的《山海经奇》,就是一档对《山海经》进行再次研读解码的纪录片。

该纪录片从书中选择几位奇人和怪兽,借助动画、舞蹈、光影表演、皮影、情景再现等多种表现形式,构建了一个清新狂野、异想天开的世界,为观众呈现出上古神话的大概全貌与整体格局。



多样化呈现手段

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

对《山海经奇》来说,需要用突破常规的呈现手段,再现源自人类初生时代的诡谲想象。

片中运用的创作手法不止引用、拟人、比喻,更包含手绘动画、黏土建模、XR光影演绎、现代舞、实地拍摄及情景演绎等多元形式。多样且惊奇的呈现手段,共同构筑了全片“富有想象力的叙事感”。



童真又抽象的动画风格,让遥远的远古神话更易于被年轻观众接受。该纪录片动画总监陆岩介绍说,“《山海经》诞生于中国文化初始阶段,类似于人类的童年时代。因此,在形象设计上,《山海经奇》采用简洁的勾线造型和艳丽的颜色,力争表现出原始的童心。”

以《伏羲·探索通天之路》一集为例,“有木,青叶紫茎,玄华黄石,名曰建木……”先援引典籍,《山海经》原文作画外音呈现,瑰丽的动画令辞简义丰的文字具象化,先民认知里直插云霄的“世界树”跃然屏幕。



沉浸式XR光影舞蹈的舞台化叙事,是《山海经奇》的又一创新。它把想象中的神域世界搬到舞台上,让真人进行比喻性、象征性的演绎。比如,当洪水退去,人类如何繁衍生息?伏羲注意到蜘蛛结网,并“抽象”成叫“网”的过程,被舞台化手法呈现。舞台化叙事还与情景演绎、动画交错使用,使得动画与真人交互、现实与神话衔接。



黏土建模和皮影戏的使用,为观众营造了沉浸式的观影氛围。《饕餮·欲望滋生记》和《夔·和声而鸣》两集,为“饕餮”和“夔”打造了“二创剧情”。这种结合史料,又用角色建模和撰写皮影戏脚本的表现形式,赋予了两只怪兽“前世今生”。

《山海经奇》作为以《山海经》为源起的中国神话故事纪录片,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,积极探寻着中华先民所构建的神话世界,而丰富的呈现形式,则赋予洁光片羽的远古神话以饱满的细节和背景。

多维度解读

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

《山海经》里有着道不尽的“奇”。开播以来,《山海经奇》相关话题持续登陆各大网络平台热搜热榜,网友称赞该纪录片“保留了《山海经》的特色,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。



在呈现异想天开的惊奇景观外,主创团队还请来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文化解读。跟随专家讲解,不难发现看似蛮荒离奇的神话中,既蕴含着华夏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血脉,也隐藏着先民刻骨铭心的告诫。

《山海经奇》让观众清楚地看到了四千多年前的地理形势、历史沿革和民族风俗。神话封存了先民们对世界的真实感知,浓缩了他们的情感、智慧和意志。以女娲篇为例,片中就解答了“为什么会有女娲信仰”这个问题。



对先民来说,人生无非就是“活下来,活下去”。活下来,就是不能死,要抵御灾难和猛兽;活下去,就得有后代。很强繁殖能力的女性,对先民就意味着神性。女娲信仰,体现了全人类早期共同存在过的大母神崇拜时期。



今天看神话,除了从各种瑰丽神奇的形象中获得新鲜感,更重要的是透过那些伪装为故事和怪物的隐喻,识别华夏先民认识和想象世界的基本模型。

《山海经奇》展现了《山海经》还具有社会教化的文化功能。比如在《饕餮·欲望滋生记》一集中就完整复刻了饕餮被欲望吞噬的全过程。初始,它是人面羊身的狍鸮,在危机四伏的丛林中濒临死亡,后来在强烈生存本能和噬食欲望的引导下,它长出了额外的双眼,拥有了人手和虎牙,最终在无尽的欲望中自噬。



在古人的想象中,饕餮代表着贪食无度、不知节制的人,是对人类贪婪本性的隐喻和警示。中国古代文化中,饕餮不仅是神话生物,还承载着深刻寓意。封建社会,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往往无法自控,饕餮就成了这种社会现象的象征。它提醒着人们不要被物欲蒙蔽,否则就会像饕餮一样失去理智,最终毁灭。

此外,《山海经奇》还试图梳理千头万绪的神话脉络,进而补齐中华文明的拼图。夸父追日、女娲补天、精卫填海、后羿射日、黄帝大战蚩尤、大禹治水……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中,人们窥见先民眼中奇幻浪漫的本真世界,并发掘出隐秘角落里的人性光辉。



《山海经奇》从传统文化中来,也必将走向未来。本片总导演金明哲说道,“我们希望通过《山海经奇》,谈神话的演变、脉络,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力,这才是纪录片所应关注的价值所在。”

深刻理解祖先心理轨迹

重现华夏民族历史文化

《山海经》常被当作荒诞不经的巫术之书,很多人对中国神话的认识也止步于此,停留在对先民奇思妙想的惊叹之中。但《山海经奇》大胆发问:《山海经》是写实还是虚构?那些怪兽难道只是古人编织的消遣故事?故事背后又藏着什么重要信息?



这种提问的角度,是《山海经奇》的诚意所在,也是理解神话的正确方式。两千多年来,不断有先贤做出注解。今人的注解不在于高精度还原远古社会,而是借助历史学、考古学、心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,深刻理解祖先心理轨迹,重现华夏民族历史文化。

相比逻辑清晰、细节丰富的历史,神话更像是古老文化的结晶,褪去具体表象,沉淀出的是一个民族对世界、对生命、对历史最深沉的思考。片中的各种怪兽,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,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。



其实这些怪诞的故事背后,藏着生而为人永恒的向往和恐惧。奔向月亮的嫦娥,寄托着先民对死而复生的向往;一日七十变的女娲,是贯穿古今的生殖崇拜。至于繁多的怪物,陈连山教授指出,“这反映了先民们精神不稳定,对战争、徭役等具有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,因此用异想天开的想象,猜测自然万物”。



《山海经奇》借助《山海经》描绘了华夏文化的重要形成过程,即从对大自然的敬畏、感恩和信仰,到以大自然为师,学习太阳系规律,再到创建情性自然文化,最终形成伟大的华夏民族文化。这是漫长而充满智慧的过程,充满了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追求。

该纪录片让观众看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勇气,也让观众理解了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。当今社会,我们或许已经无法完全理解先民们的思想和行为。但是,我们可以从深厚的华夏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,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,如何珍爱生活。



山海之间,流浪千年的神话密码,深藏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。破译这一古老密码,不仅能让我们听到千百年前祖先的心跳,为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补上关键一环,也将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史。



作为一部兼具艺术性和科普性的纪录片,《山海经奇》在奇与常之间,在知识与情感之间,独辟蹊径,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同时让现代人更好地了解华夏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。其构筑出的今人与古人交织的互文空间,也进一步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在探寻中国独有的精神内核和思维模式之旅中,借由《山海经奇》而聚焦中国上古族群文化碰撞融合的壮丽史诗正向观众徐徐展开。

标签:
  • 猜你喜欢

    热门推荐

    明星图片推荐

    本站信息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阅读参考,如有图片及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,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修改或者删除。

    魅图之家分享明星图片、影视图片、好看的头像图片等唯美图片素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