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节档有点乱,8部电影,4部官宣退出,包括《我们一起摇太阳》《红毯先生》《黄貔:天降财神》《八戒之天蓬下界》。集体撤兵,史上第一次,包括“屏摄元年”、“撤档元年”这些戏称,都是形容前所未见之怪相,也说明很多变化已经悄然发生,尤其在重大档期,电影市场时有剧烈动荡,几家欢喜几家愁,无人能提前预估。但也并非毫无规律可言,就今年来看,一个消失已久的词似乎渐渐又重回观众视野:贺岁片。乱象丛生,在某种意义上,不过是以此重申贺岁片这一类型的特殊价值。
说“贺岁片”一词消失已久,并非虚言。很久以来,业内与大众已经不怎么再提这个词,而以贺岁档影片取而代之。贺岁档的时间跨度更是扩展至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初,元旦档、春节档、元宵档都被算在其中,期间上映的影片类型丰富多样,传统意义上的“贺岁片”已经无法囊括,或者说名存实亡。
爬梳一下贺岁片近三十年的历史可知,过去贺岁片等同于喜剧片。贺岁片这一概念最早由香港电影引入,1981年许冠文、许冠杰编导的草根喜剧《摩登保镖》开风气之先,其后在《最佳拍档》系列、《家有喜事》系列、《富贵逼人》系列,以及周星驰、成龙、周润发等明星的推动下,成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票房吸金的重要类型。此后的历史你我皆知:1995年成龙的《红番区》被引进,内地院线第一次出现“贺岁片”一说,两年后冯小刚的《甲方乙方》“开门红”,由此开始了贺岁片烈火烹油的一段辉煌岁月。
贺岁片当时还是主打一个合家欢乐,其乐融融,票房多赚得盆满钵满。后来不知自何时起,渐渐开始变得不好笑了,个中变化与电影市场的空前繁荣多有关联。在这一重要档期内,历史、动作、战争、剧情等其他类型纷纷涌入,比如2008年贺岁档尽管也有周星驰、葛优、黄渤、徐峥的身影,但《投名状》《集结号》这类影片并非为贺岁订制,只是放在那个档期上映,那时便有媒体形容,观众“一半淹没在笑声里,一半浸泡在泪水中”。欢快喜庆的贺岁基调被悄然改写,当然,市场足够大,影院足够多,在节日观影的选择也越发多元,各家均能分得一杯羹。
当只有一张电影票的选择时,主流选择恐怕又回到了起点:喜剧片。此前还有预测认为今年影片类型单一,以喜剧为多,其实这才是回归贺岁档的真意所在。中间原因毋庸赘述,其结果如你所见,《热辣滚烫》《飞驰人生2》通吃市场。这或许是今年贺岁档带来的最大启示与提醒,这样的情形,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会延续。
也想起1946年底,美国上映了一部“贺岁片”《生活多美好》,后来每年平安夜都会重播这部电影,成为他们的《难忘今宵》。全家团聚,温暖励志,贺岁片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,以此彰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