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」
香港电影不断颓势。
在精英尽出的情况下,香港贺岁档三片在内地遭遇一部《年会不能停》的狙击,从《潜行》、《金手指》到《临时劫案》,尽数被斩落马下。
而尽管如此,也几乎已经算得,最近一年来,港片在内地的最好成绩了。
然最新一部港片《饭戏攻心2》登陆内地。
仅上映三天,单日票房已经跌落至百万层级,总票房预测,则仅堪堪抵达两千万关口。
原因当然并不单一。
但这里面,有一个尤其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即“后春节档”陷阱。
可能有人会简单归因。
比如该续作没有黄子华压阵,又或者说“港味”与内地观影口味的冲突,又或者在排片上遭遇了打压,不一而足。
如果一定要找原因,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口碑品质。
这部电影的票房,虽前期在香港走势凌厉,但显然后劲不足,无论是评分还是观影口碑,都非常靠后,唯一的优势,是续集效应。
但在这样的基本面上,片方仍然选择冲进“后春节档”,显见缺乏策略。
究其原因。
或是来自上一年度那部《毒舌律师》的启示。
他们或以为,卡在这个时间点上,春节档数强的争锋渐趋平淡,而春节带来的观影潮,则尚未完全消退。
故而一则避免了与强势影片的正面交锋,二则还可以享受一波,来自“春节档”的尾声福利。
然其蠢昭昭。
回溯观察。
所谓“后春节档”陷阱,恰好始于《风再起时》这部港片。
我们把时间回溯十年。
或会发现,在过去的同等档期,鲜少会有新片上映,撇开少数可被忽略的小成本电影,或仅有《超能陆战队》、《木星上行》和《阿丽塔:战斗天使》等电影,曾经杀入该档期,并取得过不错的票房成绩。
原因当然同样有复杂一面。
比如这几部电影都本身质素颇佳,再加上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排片倾斜。
但到了2023年的元宵节档期,情势骤改。
港片《风再起时》空降定档,但首日只分到12.6%的排片,加上电影本身出现了致命的问题,一开场,就呈现垮塌之态。
后续则有《不能流泪的悲伤》和《可不可以不要离开我》这两部情人节定制电影、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和撤档重来的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,以及《毒舌律师》、《断网》这么几部电影上线。
从排片上来讲,仅有《蚁人与黄蜂女:量子狂潮》和《毒舌律师》略占上风。
而直到《断网》上映,已上映超过四十天的《流浪地球2》和《满江红》,都仍然各自占据了两位数的排片,仅略弱于《毒舌律师》。
这就叫“陷阱”。
自春节档开启以来。
关于口碑和票房的竞争,从来就是愈演愈烈。
以上面对例子来讲,《断网》其实距离春节档已经够远,但仍被竞争的余波影响,虽也与其本身品质不足有关,但待得新片上映,排片就被迅速削减,而彼年的春节档双雄《流浪地球2》和《满江红》,相形之下,仍显强势。
换个角度来看。
内地春节档,是超大投资规模电影之间的较量,也可理解为高手过招。
随意列几部,诸如《长津湖》、《流浪地球》、《唐人街探案2》、《唐人街探案3》、《满江红》、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、《流浪地球2》、《红海行动》、《美人鱼》,以及正在上映的《第二十条》、《飞驰人生2》和《热辣滚烫》等等,哪一部的能量会低了?
故而当它们声势极盛,且吞吃排片和票房的能力,并未出现显著衰减之时,那些本身量级不足、竞争力不强的影片,一旦贸然凑上去,除了沦为炮灰,别无他途。
从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、《风再起时》、《断网》到这部《饭戏攻心2》,都是绝佳的例子,也还可以包括,刚刚撤档的《红毯先生》等多部影片。
所以档期选择,当真需要有策略。
当然归根到底。
如前所述,电影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核心。
但一部电影的成因很复杂。
从投资成本、剧本创作、主创人选的挑选和确定,到摄制过程、叙事和表演、服化道,乃及后期制作、删减增补和宣发,有太多东西不可控。
而当一部电影“木已成舟”。
或就应考虑,如何去规避档期“陷阱”,以求尽量减小损失。
仅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