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海瑞是在清流的力荐下到任浙江的。
当初,为了忽悠海瑞接下淳安知县这个烫手的乌纱帽,清流一众大佬又是打鸡血、又是灌鸡汤,最终发出了一封慷慨激昂、热血沸腾的邀请函。
作为清流的文采担当,张居正更是在信中直言,“公(海瑞)果殉于浙,则公之母实为天下人之母,公之女实为天下人之女”。张居正一番攻心加攻城齐飞、蓝图加大饼的操作,直接说服了海瑞,于是就有了海刚峰调任淳安的故事。
海瑞甫一到任,就踏入了刀山火海。淳安全县被淹、饿殍满地、瘟疫盛行。郑泌昌、何茂才等人则是抓住这个机会,压低市价、贱买良田。
双方剑拔弩张、水火不容,郑何两人更是想借着齐大柱通倭一案,趁机将海瑞除掉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谭纶到了淳安。按照常理,这个时候都是天降英雄、拯救地球的剧情,谭纶风尘仆仆地赶往淳安,却给海瑞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。
海瑞:你不会是将家母接来了吧。
谭纶:来来来,先洗洗脚。
海瑞:你真将家母接来了?
谭纶:老夫人、嫂夫人还有小侄女,随着粮船,明天一早就到。
海瑞:淳安县的灾民现在没安抚好,这儿又在闹瘟疫。你把他们接来干什么?
原来,谭纶此行不是来找海瑞商量的,而是通知他的——我把你老母、媳妇、闺女全都接来了,一个都不少。
此时的海瑞,自己尚且是吉凶难料、生死未卜,谭纶却迫不及待地将海瑞家眷全部送到了淳安县。
对于清流这种四不两直的工作方式,海瑞当场就怒了。如今的淳安,灾民遍地、瘟疫盛行,何况还有郑泌昌、何茂才在背后使坏。这样的情形,清流将海瑞家眷接过来,简直就是将羊送入虎口。
对于海瑞的愤怒,谭纶是这样解释的——将海瑞一家老小接到淳安,完全是为了让百姓赶快插种秧苗。谭纶说,“借粮给他们度荒,还不要利息,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借。改插桑苗有那么多好处,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改?就一个担心,怕你这个青天大老爷说来就来、说走就走,到时候没人替他们作主。”
谭纶的话很直接,我们这么做纯粹是为了安定人心,更是为了帮助海刚峰你开展下一步工作。为了说服怒气值拉满的海瑞,谭纶甚至还不忘用封疆入阁的大饼来诱惑海瑞——有了这番政绩,好好干下去。今后封疆入阁都不是没有可能。
谭纶苦口婆心、语重心长,一副我都是为你好的样子。不过,海瑞并不买账。封疆入阁对于赵贞吉等人或许是无法抵挡的诱惑,但在海瑞这里却一文不值。
眼看着海瑞怒气未消,谭纶立刻拿出了另一套说辞,“我接她们来其实也是为了给你安排一件大事,我有办法让她老人家生个孙子。”
谭纶说,自己之所以先斩后奏,那都是为了海门的香火着想——谁让海家无后呢,所以自己才请来了李时珍,专门破解海瑞夫妇不孕不育的难题。
左手是海瑞的仕途,右手是海门的香火,谭纶说得情真意切、字字入理。连我这个剧外人都差点感动了。然而,世上所有的事,就怕认真二字,谭纶的说法看似合情合理,实则不堪一击。
我们来简单地梳理一下时间线:
六月初六,新任淳安知县海瑞走马上任;
六月十四,谭纶赶赴淳安告知接海母到浙江;
六月十五,海瑞母亲、妻女随运粮船顺利抵达淳安。
从海瑞到淳安任职,到海瑞家眷抵达,前后仅仅只有九天的工夫。
合订本奉上,真相自然水落石出。海瑞在浙江任职,家眷在海南老家,以大明朝的交通条件,海瑞履新短短九天的时间,一家老小就从海南到了浙江。这飞一般的速度说明,海母一行根本与沈一石免息借粮、赈济灾民无关。
毕竟,沈一石淳安赈灾的事情前脚发生,海母后脚就到了淳安。这样无缝衔接的高效率,只能说明谭纶在说谎——接海瑞家眷到淳安,是清流早就谋划好的既定策略。
至于谭纶说,接海瑞老母、妻女到淳安是为了给海门续上香火则更是无稽之谈。因为,在接海瑞家眷到淳安的同时,清流将王用汲的家眷也送到了建德,而王用汲的家里,根本没有不孝有三、无后为大的问题。
故事讲到这里,一切就变得清晰起来。清流将海瑞、王用汲的家眷悉数送到浙江,根本与安民心、捞政绩、续香火、生孩子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这不过是清流对海瑞、王用汲两人的变相绑架。
在严党把持、铁板一块的浙江,海瑞、王用汲就是砧板上的鱼肉,随时都有可能遭人暗算、仓促下线。做淳安、建德两县的知县,就是拿命在与严党搏斗。
事实上,对于海瑞、王用汲的处境,无论是徐高张还是裕王爷,他们个个看得清楚、理得明白。在当初商议两地知县人选时,谭纶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大实话,“要救百姓,就要抗上。尤其是淳安的这个知县,这个时候去,就得有一条准备,把命舍在那里!”
嘴上都是主义,心里全是主意。你看,剥开冠冕堂皇的说辞,才会发现他们赤裸裸的内心。所谓的推荐、所谓的保全,不过是将海瑞、王用汲推向前台,做肉盾、做炮灰、做工具、做棋子。
回过头来,我们再看清流接海瑞、王用汲家眷到浙江的举动,才会发现这根本就是司马昭之心、路人皆知。
清流集团借着稳定人心的名义,将海瑞的家眷们带入了前线、推向了火坑。从此,海瑞的家人们暴露在严党的火力之下,被绑架的他就此没有了退路,只能毫不犹豫、一往无前。
果然,从古到今,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。